不知不覺,夜已深了。若是平時,此刻我已入夢。

這段時間已來,所經歷的事情,所思考的事情都很多,所以睡眠來的就不是那麼準時了。

所以也有點時間,喝點咖啡,裝裝文青。

有時也會在咖啡廳內,找一處靠窗的位置。一份咖啡,一本書,一個下午。

有時候真想,我的人生就這麼簡單,這個世界裡的生活其實很多都很簡單,只要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城市片刻的寧靜。

咖啡

就是我的心靈慰藉,一杯好的單品咖啡,更可以陪伴我度過每個寂靜的夜晚

為什麼我這麼喜愛單品咖啡呢??

單品咖啡的代表,大家都會想到-藍山咖啡

因為藍山咖啡有著以下特色

頂級藍山咖啡:它產於加勒比海,咖啡都是在高原上生長而成的,吸收到了足夠的陽光的光照,生長的特別的好,藍色的咖啡香味很濃郁

咖啡調理師的精湛手藝也做出了美味的咖啡,能夠讓咖啡色香味俱全,有機的會得話,大家一定要好好的品嘗一下,相信這樣的口感是你無法忘懷的。

炭烘特級藍山咖啡:不知道大家對於此咖啡熟悉嗎?其實它的咖啡豆是世界最好的,看起來可能比普通的咖啡豆值大一些

其實用它來做上好的咖啡。做出來之後入口又軟又滑,口感超級的好,咖啡濃味很強,根據自己的口感再加入了一些糖

不得不說這款咖啡備受年輕人關注,成為了世界頂級昂貴的咖啡之一,贏得了大家的喜歡,不知道你是否喜歡這種咖啡呢?

最近經過朋友的介紹,我對BEMO Cafe這個品牌的阿里山系列咖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做了一些功課後發現臺灣阿里山咖啡水準之高

它的味道讓我感受到超越藍山咖啡的水準,因為阿里山山脈為臺灣五大山脈之一,和牙買加藍山咖啡幾乎處於同緯度

以1,200公尺的「高海拔」優勢,霧氣瀰漫,冷涼溫差大與水土滋養,產出的咖啡豆質地紮實、風味獨特且香氣、韻味層次豐富。

品飲前段是明亮的檸檬、啜飲時口感如絲絨般滑順柔美,檸檬、杏桃、李子及核桃等滋味,尾段帶臺灣特有的烏龍茶香及甜感,飽滿多汁。這支優質的臺灣咖啡,我猜你不會想錯過的。

尤其品飲前段是可以感受到檸檬的清香、口感絲絨般滑順柔和,細細品味不難發現檸檬、杏桃、李子及龍眼乾綜合起來的獨特口感,尾段則有著臺灣特有的茶香及甜感。這支優質的臺灣咖啡,我猜你不會想錯過的。

在BEMO Café的的官網上有三種阿里山的咖啡,我來分別介紹

臺灣‧阿里山‧卓武山咖啡
[ 風味描述 ]

緬槴花香Frangipani、熟蜜李Plumcot、白葡萄乾White Raisins、核桃Walnut

[ 阿里山 卓武山咖啡農場  ]

卓武山咖啡農場1200公尺高海拔特質,讓咖啡的甜度、酸度、香氣、風味加分許多,為了確保咖啡的品質與信譽,從農場管理、採豆、炒豆、行銷,莊園主事必躬親,堅持自產自銷,而且採收的豆子只選擇咖啡樹矮化後最頂層環狀樹枝所結果的部分,其餘下層咖啡豆都予以淘汰,採收下來咖啡豆每顆都長得特別壯碩。從種植到製作工序的每一環節,皆採有機栽培、不使用農藥!

這樣的堅持讓卓武山咖啡在2012年臺灣咖啡競賽獲得頭等獎,更於2021得到國際典藏咖啡競標(PCA)冠軍,成功將臺灣咖啡產區與國際精品咖啡市場完美接軌,為阿里山咖啡打出名號,也為卓武山咖啡闖出響亮的招牌,成就自己的榮耀!

臺灣‧阿里山‧吾佳莊園
[ 風味描述 ]

龍眼乾Dried Longan、烏龍茶Oolong Tea、黑糖Brown Sugar

[ 阿里山 吾佳莊園 ]

吾佳莊園位於嘉義縣番路鄉草山村,座落在綿延的阿里山山脈上。這裡的陽光及雨霧合適,日夜溫差夠大,十分適合咖啡的生長。

莊園主實行自然農法,擅長有機肥料的施用,在開始種植咖啡以前,原本以產茶為主,也許是因為和茶樹一起長大,又或者是咖啡豆在處理時,常常與茶葉共用場地,讓吾佳莊園的咖啡豆,擁有與臺灣高山茶相像的美麗韻味,此外,又有一層龍眼乾的甘甜。 

在網路上找到BEMO Cafe之前和VOGUE的風格野餐會活動,可見BEMO Cafe對於自身品牌的重視程度

<<這是誠品南西2019年的快閃活動,這個風格完全是我的菜啊!!

<這是蔦屋書店2019年的快閃活動,文青質感路線也很不錯!

一杯好喝的咖啡要如何定義?

有人說:要濃、醇、苦;也有人說:要清爽、甘甜;也有人說:要不酸、不苦、不澀……

通常老饕級的咖啡愛好者會說XX牌子、XX店的咖啡好喝;美食級的咖啡愛好者會說XX產區、XX品種的咖啡好喝……

當然,因為每個人所接觸的咖啡種類不同,而會有不同的認知。對於普通人而言,好喝的咖啡通常是指合自己口味、也習慣那個味道。

但是BEMO Café的濾掛有15g之多,比一般10g掛耳粉量足足多了50%,難怪帶來更多層次的風味及口感,為臺灣阿里山咖啡下了一個全新註解

如果只是單純評論「好喝的咖啡」太過矯情,而是要從飲用者角度出發,來判定咖啡好不好喝,不應該是專家說了算,而是你說了才算。

BEMO Café的阿里山系列值得您細細品嘗,讓這咖啡的餘韻在你舌尖上舞動吧

BEM1851VRV18VRVRWD

花蓮肯亞咖啡企業送禮推薦 一杯咖啡的品質,除了會受到沖泡方法和器具的影響,咖啡豆的品質也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對於很多喜歡喝咖啡的人來說,想要在茫茫咖啡中找到一款自己喜歡的咖啡豆往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麼,如何才能選購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豆呢? 新北哥倫比亞咖啡送禮推薦

1.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味道

想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咖啡豆,第一件事兒就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喜歡的咖啡的味道。那你要做的就是多喝咖啡,勇於嘗試新鮮事物。 嘉義單品咖啡評價分享

有的人喜歡酸味的咖啡,有的人喜歡苦味的咖啡,如果你不嘗試,你就不會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味道的咖啡。確定了自己喜歡的咖啡的味道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選擇咖啡了。

2.查看咖啡豆的來源

通過查看咖啡的產地,高雄宏都拉斯咖啡禮品推薦 可以大致瞭解到咖啡的風味,海拔,緯度,降雨量,土壤等因素都會影響咖啡的口味。

世界上主要的咖啡產區是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巴西,非洲和印尼。

中美洲咖啡
包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和哥斯大黎加的咖啡,通常帶有堅果味和巧克力味,並且還有一些甜味,酸味較低;

南美洲咖啡
包括來自巴西,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的咖啡,通常具有巧克力味或柔和的水果味; 2022年最新肯亞咖啡哪種好喝

巴西咖啡
巴西咖啡的質地往往較厚,也稱為笨重,咖啡生長的海拔不同,口味的差異也很大;

非洲咖啡
包括來自衣索比亞,高雄藍山咖啡網友推薦 肯亞和布隆迪的非洲咖啡,通常帶有果味和花香,並帶有漿果和柑橘味。它們通常具有較高的酸度水準,因此可帶來一杯清爽,淡淡的咖啡;

印尼咖啡
印尼的咖啡通常具有濃郁的味道,帶有泥土或煙熏味。

3.查看處理方法

不同的處理方法,南投哥斯大黎加咖啡新年送禮推薦 使用的發酵方法也不一樣,給咖啡的帶來的味道也不一樣。

日曬法:通常會給咖啡增加藍莓、草莓或熱帶水果的風味,酸度溫和;
水洗法:通常會使咖啡豆呈現明顯果酸、複雜度稍強以及更乾淨的特質,但由於過於乾淨,通常風味不及日曬法豐富;
蜜處理:蜜處理的咖啡豆酸度要比水洗法和日曬法要低很多,做得好的咖啡豆會有明顯的甜感。

4.查看烘焙程度

不同的烘焙程度,咖啡的味道也會不一樣。臺北哥倫比亞咖啡企業禮品推薦

淺烘焙:果酸味重,香味尚可,美式咖啡一般採用這種烘焙程度的咖啡豆;
淺中烘焙:果酸味重同時帶有一些苦味,香度、酸度、醇度適中,常用於混合咖啡的烘焙;
中烘焙:果酸味柔和,苦味也變強了,味道屬於酸中帶苦,香味和風味都較好,常為日本和中歐人士所喜愛;
中深烘焙:最標準的烘焙度,酸味和苦味達到平衡,焦糖香味更濃,常用於法式咖啡;
深烘焙:苦味重,酸味已經基本難以察覺,口感最為醇厚。

5.查看咖啡豆種類 臺中哥倫比亞咖啡哪種好喝

最主要的咖啡豆種有兩種,就是Arabica和Robusta。

Arabica味道偏甜帶微水果香味,酸度更高,質感更柔和。而Robusta則味道更強烈,製成的特濃咖啡口感會比Arabica醇厚和香濃。通常Arabica的品質會更好,但Robusta味道濃烈,多會與Arabica混合使用,令咖啡更香醇。

6.單品豆或拼配豆 高雄衣索比亞咖啡伴手禮推薦

單品咖啡豆
單品豆最廣泛的理解是單一品種或者單一產區的咖啡豆,口味也比較單一,但也會更為通透,酸就是酸,苦就是苦,更能品嘗到咖啡的本味。

世界上著名的單品豆有,藍山咖啡、摩卡咖啡、聖赫倫那咖啡、瑰夏咖啡、貓屎咖啡、聖多斯咖啡、翡翠咖啡、曼特寧咖啡、耶加雪啡咖啡等。

拼配咖啡豆
拼配咖啡豆就是將各種單品咖啡豆混合在一起,創造出口感更豐富的咖啡。每一種咖啡豆會有自己獨特的風味和口感,但也會有自己的不足,通過其他咖啡的融合,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往往口感更豐富,更符合大眾需求。所以現在市面上大多咖啡豆都是拼配咖啡豆。南投冷泡咖啡推薦品牌

一年一度的海上年俗風情展,已連續舉辦第十三屆,它已成為滬上新春期間的一道文化大餐,讓我們守護了共同的精神家園,也讓我們了解到傳統年節的博大精深。 大年初一,是年節中的最重要的節點與內容之一。提到大年初一,許多人都會道出穿新衣、拜大年、放鞭炮、元寶茶、煮餃子、吃年飯等。其實,大年初一的事兒與習俗遠遠不止這些,“年”字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現了,本義為谷物的成熟,人們將谷物一熟稱為一年,由此可見,它是根植于農耕基礎的文化。據考證,作為歲首的年節已走過了近三千年的歷史,從而形成了異常深厚的年節文化風俗。 首先是大年初一的名稱,就足以讓目不暇接了,最早叫“元旦”,意為歲首的第一天,隋代《玉燭寶典》稱:“正月為端,其一日為元旦”。1911年12月31日,辛亥革命后湖北軍政府為了采用國際公歷紀元,將“元旦”給了公歷的一月一日,而農歷的年節則改稱了“春節”。大年初一,古又稱為“三元日”,即是年月日三個時間標志的開端。農歷初一又稱朔,故爾大年初一又有了三朔,以示年月日相聚于同一時刻。大年初一的名稱還有“元日”、“正旦”、“正日”、“新正”、“歲首”、“上日”、“新年”、“正朝”、“正月旦”、“正月朔”等。 “磔雞”是古時大年初一的重要習俗。相傳女媧創造萬物生靈時,初一為雞。古人認為雞文武兼備的德禽,所以將正月初一作為“德禽”的生日。《風俗通》記載:正月初一要“以雄雞著門上,以和陰陽”。這種源于上古對雞的崇拜理念,就萌生了新年“磔雞”的習俗,再加上“雞”和“吉”是諧音,“雞日”就是“吉日”,所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初一張貼公雞年畫于門首的風俗。另外,還有一種習俗,新年第一天是不能打雞、罵雞和殺雞的。 祭祀,也是大年初一的重頭戲。這天的祭祀與平時不同,它要祭祀各種各樣的神衹,這是年節中最莊嚴隆重的祭祀儀式,要把最好的佳肴用上,并要在五更天起床后,首先舉行這種儀式,因為是祭祀各種神衹及祖宗,這種習俗被稱為是“祭全神”其內容無非是祀求諸神保佑全家在新一年里五谷豐登,人畜兩旺,平安幸福。所奉供品,一定要過了初一,才能食用。“祭全神”中各神仙是豐富多彩的,通常除財神、關帝、觀音、倉神、灶君和土地公公外,還有所謂的井神、磨神、碾神、路神、牛神、馬神等。這種習俗,也體現了在漫長歷史中形成的陰陽調和、天人合一、人神共娛的哲學思想。 作為一年第一個吉祥之日,除上寄于祝福的習俗外,還有很多忌諱,這在大年初一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內容。除了我們生活中還在流行忌諱不吉利的話、忌諱打碎盤碗、忌諱動針剪、忌看病吃藥等。還有不少忌諱今天很陌生了,例如忌在床前拜年、忌借火種、忌討債、還忌打水、忌五更前大聲喧嘩等。在這些忌諱的背后,有講究也有故事。譬如忌風雪,有俗語道“元日晴不陰,五谷扎下根;元旦日晴明,年豐人安寧;元日風雨,禾貴蠶兒稀”。還有民間忌動掃帚的習俗,據說正月初一是掃帚的節日。 大年初一的習俗也是在變化與發展的,比如說“壓歲錢”,源于漢代的“壓勝錢”與宋朝的“壓歲盤”。我們今天流行的“團拜”,則源于清代中期,清人藝蘭生在《側帽余譚》中說:“京師于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舌尖上的母愛 文/林文欽 有一種菜食叫家常菜,菜香散溢出一種親情叫母愛。 從兒時起,母親給予孩子的關愛似乎一直就是吃。說來也難怪:少年時代的窘困培育了母親強烈的溫飽欲求。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活計似乎一直就與吃有關。她的身影,常年穿梭于家中的廚房和不遠處的菜店之間。 半把老黃豆加一瓢水擱灶里煨爛,再加上鹽和半塊豬肉干,就是母親將我們兄弟養大的一類家常菜。在幼時的腦海中,母親煮的菜食素樸清淡,卻那么有口感。 包菜,和我們家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小時候,包菜是當家菜,色彩單調的包菜,在母親手中,總能做出花樣來,芋皮包菜、豆腐包菜、包菜餃子、肉絲燉包菜……以至于我現在每當吃起包菜,總會想起母親來,對我來說,總覺得包菜就是母親菜。 還有另一道菜,也十分罕見,至今少見別人家做過,叫做酸菜土豆丸。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母親與在外工作的父親分居兩地,在偏遠的閩東山村任教,身邊帶著年幼的大哥和我。因那時物資極度匱乏,母親常向農家討一些形狀怪異的廢棄土豆來,將外皮削去后在石杵中碾成泥,而后拌上地瓜粉和酸菜末,搓成一粒粒丸子。然后往鍋里一倒,用菜子油一炒,一陣香氣就飄滿整個屋子。那酸酸的清甜味道把我們喂得飽飽的。那時,我和大哥都做過母親的幫手,但母親不許我們對外說——不是怕被別人學了去,而是怕被旁人瞧不起。不過,我在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時,就佩服起母親的聰慧來。無論是山上的,還是水中的,凡是能吃的,母親都想方設法地制作成“美味佳肴”。用現在的眼光來衡量,很多菜都應該以母親的名字來注冊商標的。 母親巧手制作的菜肴總會帶來十分的驚喜,每日的飯菜都吃得我滿面紅光。一日復一日,母親菜都讓我有花樣變換的食欲享受。 后來母親調回城里教書,我和大哥也相繼長大成人,家里的光景漸漸好轉起來。還是在十多年前,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某一天,無意中撞吃到“西瓜絲”這道菜。父親告訴我說,單位的宿舍為保持環境整潔,不讓職工家屬養雞鴨,而母親看著西瓜皮丟掉了很心疼,就將表皮削去,用刨刀將它刨成絲,端到晾臺曬干用來做菜。母親在一旁高興地接過話頭:“平時里吃膩了嘴巴,就想換個新鮮的,比蘿卜絲還下飯!電視上不是經常講綠色食品嘛!” 看著母親期盼的眼神,我隨口高興地點頭說:是啊,是啊。 我本想勸母親現在生活寬裕了,用不著那么節儉,但母親先用話將我的嘴堵住了。母親滿嘴掛的雖是新奇和有趣的話語,其實我深知她實際在想著什么。 母親對父親說的話就證明了這點。那是一次我無意中偷聽到的:“孩子們慢慢都成大人了,正是用錢的時候,我們能節約一分是一分……”說這話時,母親正在刨西瓜皮。當時我抑制不住情感,淚珠子在眼里打轉。 我自知勸也無用,深深地懂得,母親心中那份對孩子們的愛,已化成樸實的持家良習,是這輩子也無法改變的! “還是以前的菜好呀,澆的都是自然的肥料。”每當我們兄弟倆回家享用餐食,母親的嘮叨就會響在耳邊:“胡蘿卜能明目,你們天天看電腦,得保護眼睛;青菜要多吃,不要老是便秘;你們要是怕胖就多吃菠菜,吃得再多也沒關系;還有香蔥拌豆腐……吃吧,吃完了再給你們做。”看那一桌子的菜,每一棵都洗得干干凈凈,菜葉鮮嫩飽滿。 而一顆心,忽然在母親的嘮叨聲中,變得酸軟了。是啊!總說單位事情多,嫌回家太麻煩,坐車加走路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可母親買菜、洗菜、備料、下廚……她一天天地忙里忙外,卻沒有想過這些麻煩和距離。母親給予的大愛無言、溫情無聲,消卻了“麻煩”的字眼,消除了時空的距離。 “我就喜歡奶奶煮的菜了!”六歲的兒子一陣嚷嚷,將我從記憶長廊中喚回。 當注視著孫子狼吞虎咽著美食,母親總會哄著說:“小乖乖,吃得飽飽喲快快長大……”不經意間,我看到她滄桑的眼角淌露著一種無言的快意,一種艱辛釀造的甜蜜。 家常的菜養胃,母親的情養心。這舌尖上的母愛,是人間的大愛,這愛足以讓我咀嚼一生! 袖口下的母愛 文/段昌媛 陽光普照,正是曬衣服的好天氣,我和媽媽把衣櫥里的冬衣一件件拿出來晾曬。突然,一件小巧的紅色毛衣映入我的眼簾,我撫摩著這件精致的毛衣,觸摸到它溫暖的袖口,和袖口傳出的溫度。 思緒回到那年的冬天。 那是那年冬天的第一場雪。肆虐的風雪像猛獸般讓大地變得一片白茫茫。刺骨的寒風刮在臉上,如刀割一般。我被媽媽武裝得極其嚴實:厚厚的羽絨服,漂亮的帽子,還有精致的手套。 冒著大雪放學回到家,媽媽已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雞湯,屋內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吃過溫馨的晚飯后,我正準備寫作業,媽媽拿著一件毛衣向我走來:“來,試試這件毛衣。”我歡喜地穿上,整件衣服都非常合身,只是袖口有些肥大。我看著媽媽略顯失望的臉,忙安慰她說:“這樣挺好,免得穿時費事。”媽媽笑了笑后擔憂地說:“這可不行,還是改改吧,進風會著涼的。”我只好讓母親拿去改。這時,家里突然暗下來了——停電了。我的心里有點小竊喜,因為可以早點睡覺了。 可是,我趴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過了一會兒,我聽到大門關上的聲音,跑到媽媽的房間一看,發現她已經出去了。這么晚,媽媽出去干什么呢?我跑到陽臺張望,一眼就看到了媽媽的身影:雪花依然在飄,寒冷的路邊,媽媽借著昏黃的燈光,拿著那件袖口有些肥大的毛衣,一針一線地為我改著。漫天如絮的雪花落在她的衣服上、頭發上……媽媽背對著我,弓著腰,那么安詳美好,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溢滿了眼眶。 第二天,我穿上毛衣,匆匆上學去了。寒風依然呼呼地刮著,但我的內心很溫暖。 “怎么了?趕緊把衣服拿出去曬啊。”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趕忙掖了掖眼角,攤平那件毛衣。陽光映照下,那件毛衣特別亮麗! 母愛不會老 文/錢永廣 自我在城市上班后,特別是結婚生子有了家庭后,我回農村老家少多了。幾年前,我的父親去世后,為便于和鄉下七十歲的母親聯系,我下定決心,給母親裝了一部電話。自母親裝了電話后,每天早晨六點半,她總會給我打來電話,什么該起床了,快要上班了,可別忘了吃早飯之類,仿佛我還是一個離不開母親的孩子。 不自不覺間,母親給我打這樣的電話已有三年多了,雖然她的年紀漸長,可她關心我的話題一直未變,如果是夏天,她準會說今天氣溫太高了,小心別熱著;如果是冬天,她準會說今天很冷,多穿兩件衣服,別光顧著好看,小心別凍著;如果是雨天,她會說出門要帶傘,千萬不要淋雨感冒了;如果聽說我今天有應酬,她準會沒完沒了地叮囑我,記住一定別多喝酒,那樣可傷身體了。 母親在電話里對我的叮囑,幾乎成了母親每天提醒我的“注意事項”,而我也慢慢習慣了和母親的這種“婆婆媽媽”。 可有一段日子,母親一連好幾天沒有給我打電話,那些天,我感覺好像少了點什么,于是,我立即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可一連撥了好幾遍,那邊居然沒有人接。 我感覺不對勁,越想心里越慌,母親去了哪里呢?想到此,我趕緊給老家的姐姐打電話,姐姐說:“媽媽住院了,她的頭暈病犯了,幸虧送到醫院搶救及時,不過現在已經轉危為安了。”未了,姐姐還說,媽媽不讓我告訴你,她說你回來很不方便,幾十里的路,坐車還要轉車,工作又忙,怕你為她分心。 聽說母親病了,我撂下電話,立即坐車向老家奔去,等我氣喘吁吁趕到老家醫院,發現母親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正在安靜地打著點滴。母親病得這么重,她還不肯告訴我,想到我失去父親的痛,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這下母親急了,心疼地撫摸著我的頭說:“兒子,哭什么啊?媽不是好好的嗎?你看看,你跑這么遠的路,就為了看看我,還花了車費,一點也不知道省錢過日子,早知道讓你姐把手機給我,我給你打個電話就是了,省得你來回奔波,還多花錢!” 母親把“花錢”說得特別重,我才想起,每天早晨我和母親的通話,全是母親打給我的。現在為了看母親,我僅僅花了一點車費,母親就為我心疼了,可聽姐姐說,自從母親裝了電話后,她每個月的電話費就有幾十元。對母親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姐姐告訴我:“每個月,媽為了省你的電話費,總是她主動打給你,媽說你的負擔重,日子過得不容易!”姐姐還未說完,看著病床上的母親,我的眼淚又涌了上來。 是啊,母親雖然很平凡,又上了年紀,但她愛孩子的心,并未隨著歲月而老去,母親堅持在每天給我打來電話,讓我體會到了有一樣東西,亙古長青,那就是母愛。 歲月深處有母愛 文/董國賓 月亮來了,大地安靜下來,忐忑的童心卻不能平靜。多少個無人的夜晚,我常常咬碎月光,把一次次怨恨拋向母親。 額頭上的那塊疤,就是蹣跚學步時烙下的。大姐說,我摔倒在了門框上,流了好多血,多可怕啊!那抹揮之不去的傷痕,永遠是一個傷心的記號。我抱怨母親只顧在院子里忙活計,我可是母親的心頭肉呀,怎么就不好好照看我呢! 傷心的事永遠說不完。上學了,我多想打扮一下自己。穿一件新衣服,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可母親從不舍得給我買。哪怕一雙新手套,也會讓我高興得淚花盈盈,這只能在日思夜想的期待中化為泡影。我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母親總把他們替換下來的舊衣服套在我身上。褲子長了,就卷兩折。鞋子大了,就塞團棉花團。肥大的衣褂,風一吹能鼓起一個大包來。音樂老師走進課堂,是我最高興的事,可上體育課卻一點也樂不起來。我不能跑,不能跳,只恨那身兒不合身的舊衣服。在幼小的印象中,母親是鐵了心不肯花一分錢于我。最讓我忘不掉的是,那次放學回家,我向母親要錢去理發,母親眼一瞪,嚇得我后退三步,接著裁衣的剪刀嫻熟地在我頭上“咔嚓咔嚓”響起來。我被母親用這種方式剪成了光頭,狗啃似的。同學們嘲笑我,連老師也“撲哧”笑出聲來,羞得我躲在舅舅家,一個星期沒去上學校。 對母親的抱怨由來已久,接連不斷的一些事,便滑向了怨恨的深潭。母親從不過問我的學習,相反對大哥和大姐、二姐卻關懷備至。從母親和鄰家大伯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我終于窺到了母親隱藏的心跡。母親說,大哥和兩個姐姐聰明好學,想全力供他們上大學。我嘛,干脆留在家里種地算啦。我是在里屋聽到這番話的,尚小的我,固然不會感知未來是個什么樣,只覺得一股怨恨水漫上來。母親讓我拼命去干活,不管酷暑還是嚴冬,總是用同一種威嚴要求我。牧場、打谷場、田間地頭,總少不了我單薄的影子。這倒也罷,挺直腰桿做一個莊稼漢,也能撐起一片天,但總忘不了那次趕牛車險翻深壑、驚悚人心的那一刻。還有一次,我家的母豬下崽了,生怕母豬夜間壓死幼崽,母親在豬圈里睡了兩個通宵后有事去了舅舅家,就嚴厲地讓我去值班。那幾夜啊,驚恐和熏天的氣味聯袂向我襲來,豬崽安然無恙,我卻病倒了。那時我還是個孩子,難道在母親心里我還不如一個豬崽嗎?我對母親的看法,已不僅僅是反感和抱怨了。 大哥和兩個姐姐相繼考上了大學,全家人歡天喜地,唯獨我郁悶不快。母親讓我在家種地,我卻拉開了弓與她對峙。18歲那年我當兵去了邊疆,十幾年就只回了一次家,還是父親病重的時候。那些年,誰也不知我心有多狠,就是不想見母親。 轉業了,我在家鄉的一座城市安了家。那年中秋節,全家人難得團聚在了一起,母親自然老了很多,但照例擺出一副威嚴的面孔。沒想到,這次母親卻把俊冷的目光拋向了大哥和兩個姐姐,聲音依舊響亮:“小賓轉業了,打算買套兩居室的住房,我看不行,要買就買大套的,還要裝飾得好一點。這過日子嘛,就得像模像樣,你們當哥哥和姐姐的就看著辦吧。” 我和老婆孩子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凝視著雅致的天花板,對母親所有的怨恨頃刻間化解在了新房淡淡的清香里。回眸一抹抹人生旅痕,我在想,哪個母親不愛兒女,只是這種母愛隱藏在了歲月的深處! 母愛做的酸菜 文/馮碩 兒時對酸菜的回憶,是在北風凜冽的室外瘋玩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廚房大鐵鍋里撲突撲突的響著,誘人的香味使人渾身暖洋洋,寒氣頓時消失。 那時冬天,新鮮蔬菜少,酸菜成了必不可少的家常菜。母親選白菜很拿手,每棵白菜都仔細端詳,她常說,白菜根不能太大,心兒要飽滿;葉子不能太多,多的要用刀削下去一些,根大不容易腌透,葉子多則腌出的酸菜色澤暗淡,而且不脆。選好白菜后母親用刀小心翼翼地剃去外層的老葉,用清水漂洗干凈,再放入沸騰的水中燙煮十余分鐘,撈出將水控凈。 母親在酸菜缸底撒一層鹽,把白菜根部朝外葉子朝里碼一圈,再撒一層鹽,碼一層白菜,直至碼滿,然后用一塊刷干凈的大青石壓在缸上,注入水,將酸菜缸用白菜葉子一層一層蓋好,最后鋪上一層塑料布,塑料布不能太嚴實,要有一定的透氣性。酸菜缸要放在不冷不熱的地方,熱的地方沒等腌成酸菜就會爛掉,冷的地方白菜很難腌好,這之后就是一個月漫長的等待。 酸菜腌好后,母親把酸菜切成細絲,輔以粉條和幾片肥豬肉,偶爾也會放一些豬血腸,蓋上嚴嚴的鍋蓋,等到鍋冒熱氣后,再用慢火燉。吃上一口,酸菜不酸,肥肉不膩,粉條潤滑,濃郁的香氣,口齒中最后微泛的一點點酸,總是點睛之筆,是東北人念念不舍的味道,是冬天里溫暖而酣暢淋漓的味道。家人們圍坐在炕前,吃著酸菜,嘮著家常,童年的日子就是在濃濃的酸菜香中度過。 畢業后,繁忙的工作使我飲食不規律,腸胃不太好,但每次吃母親郵寄的酸菜,胃口總是格外的好。前幾天,我接到小姑的電話,她告訴我:“你媽最近身體不太好,但還是一車車地往家里碼白菜,做成酸菜再一份份分好,然后再到郵局給你郵寄。我勸她別累著自己,她總是說這個活我都干幾十年了,從你小時候就喜歡我做的酸菜,我也跟兒子承諾過,除非我躺在床上動不了了,否則會一直給他做下去。” 聽著小姑的話,我突然淚眼婆娑。母愛如傘,天晴的時候我們經常忽視她,而一到雨天我們又會想起她,想起她為你遮風擋雨。可不管你是否記著她,母親的愛都那么真誠地陪伴并溫暖著我們。母親的酸菜,我永遠不會忘記。 母愛沒有距離 文/李學開 吃過晚飯后,妻子又準時坐到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多年來,妻子已養成了這樣一個嗜好。 以往,妻子最關心的是武漢的天氣,因為武漢與我們居住的地方天氣接近。自從兒子去年到上海參加工作以后,妻子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上海。“老李,上海明天的氣溫下降了兩度,快告訴兒子加衣服。”話剛說完,妻子就從沙發上站起來,跑到書房里撥通了兒子的電話,我在旁邊聽著。“兒子,剛才我收看了天氣預報,上海明天氣溫下降了兩度,你要注意添加衣服,小心感冒了。” 兒子漫不經心地說:“媽,您別擔心我,我又不是小孩,會照顧好自己的,您和我爸倒要注意身體。”妻子嘮叨個沒完,兒子有些不耐煩,索性掛斷了電話。 妻子有些掃興,嘟噥著回到客廳繼續看電視。“嘟,嘟,嘟……”突然一陣鈴聲急促響起,我急忙跑到書房里接電話。電話是母親從老家打過來的,她老人家對我說:“孩子,據天氣預報說,明天氣溫要下降,你出門要多穿點衣服,不要凍病了。”“母親,我知道,您要照顧好自己。”話剛說完,我就打了一個噴嚏。母親在電話那頭聽見了,著急地說:“這么大了,還不會照顧自己,趕快加衣服,別讓老娘為你擔心。”母親沒完沒了,我趕緊轉移話題,對母親說:“我要給您孫子打電話。”母親萬般無奈,只好擱下話筒。 接完母親的電話后,我淚流滿面,被濃濃的母愛感動著,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在這寒冬的夜晚,打電話的應該是我,我應該給風燭殘年的母親送去衷心的問候。而年過七旬的母親卻給我打電話,關照我這個已經做了父親的兒子,我的心里隱隱作痛,為自己的疏忽、麻木深深地自責!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位母親在天氣變化之前,各自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囑咐兒子加衣服。而兩個做兒子的,還不理解兩位母親的苦心,嫌母親嘮叨。圣潔無私的母愛,感天動地,撼人心魂。 母愛能穿越千山萬水,跨越時空。兒子在哪里,母愛的觸角就伸向哪里,母愛沒有距離。 母愛如花 文/谷莉莉 兒時的記憶里,生活貧困。母親忙完山里的農活,就夜以繼日繡花掙錢。每天天蒙蒙亮,母親就披衣起身,生火做飯,喂豬喂雞,然后把我們幾個孩子叫起來吃飯上學。母親自己忙得連吃飯時間都沒有,胡亂吃幾口,就匆匆趕往大娘嬸嬸家去繡花。母親心靈手巧、干活認真,母親繡的花總要比別人精致干凈,博得鎮上驗花員的夸贊。童年留在記憶深處的是睡意朦朧中的我睜開眼會看見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深埋著頭,穿針引線,雙手翻飛,疲憊地忙碌著。如豆的燈光,火苗一跳一跳且冒著黑煙兒,母親身影被拉得長長投射在墻壁上。母親舍不得休息,因為家里有幾張嗷嗷待哺的小嘴等她喂養,簡陋的屋里需要添置東西,孩子上學的學費等她來交。那時母親總要忙碌到下半夜才肯歇息。貧寒的歲月里,母親就是這樣靠一針一線的穿引把我們幾個孩子供養大。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總是想盡辦法解決孩子們的穿衣問題。一丁點兒針頭線腦、一小塊兒布頭余料都成了母親至愛的寶貝。母親“噔噔”地踩著縫紉機,為我們縫制小褂、小裙,把幾個女兒打扮得清清爽爽,花朵兒一般漂亮。隨著生活好轉,母親有更多空閑時間,她縫電視套,為枕套扎上美麗的花朵,學著裁剪,為我們縫制衣褲。母親用勤勞的雙手扮靚貧窮簡陋的家,讓美麗的花朵點亮我們清亮的雙眸,讓我們幼小的心靈生發出無限的溫暖與歡喜。 幾年前我曾向母親抱怨過小城的冬天太過寒冷。那時我每天乘坐公交車穿過整座小城去上班,簡陋的公交車加上一個小時車程把我的雙腳凍僵。一星期后,母親遞給我兩雙她親手做的鞋墊。一雙鞋墊上繡著一枝并蒂蓮花,兩只可愛的小鴛鴦恩愛地依偎著。另一雙鞋墊上繡著大朵綻放的牡丹花,有蝴蝶在飛舞。原來母親聽說我腳冷,跑到鄰居家要來鞋墊樣子,為我精心繡制。我喉頭哽咽,眼前浮現出母親勞作的形象:老花鏡架在鼻梁上,對著光,摸索著紉針穿線,踩著笨重的縫紉機把綿綿的母愛一點一點納進細密的針腳里。此后每年,母親都不忘給我做幾雙鞋墊。 年前,單位王姐為喬遷新居繡了一幅十字繡,美得讓我羨慕。我也買來針線想繡一幅掛在墻上,可這興沖沖的勁頭沒幾天就泄了氣。從小到大從沒做過女紅的我哪里看得懂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又如何能靜下心來一針一線地繡?還是母親,知道我喜歡,主動索來被我棄之一旁的十字繡幫我繡。我后來才知道年近七旬的母親何等辛苦:辨不出絲線顏色,她讓外甥女幫她找。數不清格數發現繡錯,又拆下來重做,如此反復。眼睛、頸椎舊疾發作,折騰母親睡不著覺。半年后,這幅“花開富貴”的十字繡終于掛在我家墻壁上。那大朵大朵怒放的牡丹花是母親對孩子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更是怒放的濃濃母愛之花。 這就是我的母親!她憑借勤勞的雙手和聰慧的頭腦把母愛之花盛開在我生命的旅途,讓我帶上溫暖和愛一路勇敢前行! >>>更多美文:好文章

“五一”還有三天,就從網上定了天堂寨附近的兩間民宿,然后給父親打電話,告訴他準備趁假期帶他出去玩玩。父親開心地笑著,如我意料中的一口答應了,沒問去哪兒、去幾天,像小時候我相信他一樣地相信我。 清晨5點出發,太陽還沒起床,為我們送行的只有早起的鳥鳴。父親精神頭很好,穿著一件白襯衫,肩背挺直,如不是滿頭花白的頭發,從背后看還真以為是個小伙子。 一路向南,土地上的水分漸漸豐盈,平坦如砥的大地漸漸長出骨頭。那些山由遠及近,直撲車窗,一些野薔薇從山上一路鋪展傾瀉,像一條條花瀑。這些花瀑像一條條柔軟的小溪,流進了父親的心里,勾起了他的回憶。話匣子打開,說起了年輕時在太行山當兵的歲月。突然想起幾十年來,這是父親第一次走出大平原。 大半輩子埋首黃土,春種秋收,看太陽從東邊地平線升起,又從西邊地平線落下,唯一的遮擋物是樹林,還有偶爾飄來的大朵的云。在陽光充沛的淮北平原,父親的膚色被曬成古銅色,與腳下的土地接近。父親是土地的兒子,也是磚瓦的父親。他在田間勞動之余還兼做泥瓦匠,村里的每間房屋幾乎都留有他手掌的余溫。他用土地種植莊稼,用磚瓦壘砌錢幣,養育出的兒女被送進城里,在遠離土地的半空中做著與清風蛙鳴無關的夢。對此,父親既欣慰又遺憾。他深愛著這片廣袤平坦的土地,卻也對有溝有壑的遠方充滿向往。勞動填滿了屬于他的每一分鐘,他掙的每一分錢都給了兒女、補貼了家用。繁瑣的勞動和窘迫的經濟束縛了他遠行的腳步,心卻從未停止憧憬,每當看到電視里那些云霧繚繞的山山水水,他都會說:“這真是神仙住的地方啊!”現在他老了,不再勞作,也不再有缺錢的煩惱,但讓他獨自一人出去,面對陌生的地方,似乎又有些不知所措。 我何嘗不明白他的心思?四個多小時的車程,終于到達目的地。民宿坐落在山溪旁邊,女兒欣喜地跑到溪流邊,讓清涼的水漫過自己的腳面。父親也跳下去,站在一塊大石頭上,舉起了手機,留下第一張與山水的自拍。 天堂寨海拔1700多米,我們坐大巴到半山腰的虎行地,開始步行爬山看瀑布群。山勢陡峭,行人眾多,父親背著一包水果飲料,盡管被老公分走了大半,背著它爬山還是較為沉重。我將背包拉過來自己背上,又被父親強拉回去,說:“你那小身子骨哪能背得動這東西,你看好孩子就行了,其他的交給我。”然后頭也不回地走了。我只得拉著孩子緊隨其后。 一路上樹林陰翳,滿目蒼翠,偶有一棵映山紅開著絢爛的花,像燃燒的火焰點綴在翠綠流淌的懸崖峭壁間。山泉不絕,叮叮咚咚,到了一處陡峭的山崖,便一躍成瀑,輕吟變成高唱,淹沒了鳥鳴。飛濺的水霧在陽光照射下幻出了彩虹。父親指著說:“丫頭,快看那瀑布上的彩虹!”小時候他叫我丫頭,現在我成了孩子的媽媽,他還叫我丫頭。在他那里,我一直未曾長大。 愛戀這山的美色,我一路不停拍攝,小花拍一朵,這么清澈的水怎能放過?拍著拍著就忘了趕路,一回頭,老公和孩子早已不見了蹤影,只有父親站在不遠處靜靜地等我。跨過一條小溪時,一腳未穩,踏進了水里,險些摔個屁股蹲。旁人看到了笑我,父親卻緊張地問:“崴住腳沒?趕緊脫掉鞋甩甩水。”我坐下來,脫掉鞋子和襪子,擰完襪子,回頭找鞋,卻看見父親拿著鞋子正在幫我甩著,甩完又用紙巾擦了一遍才遞給我,說:“差不多了,一會就干了。”我沒說話,低頭穿鞋,努力不讓別人看見我涌到眼底的潮濕。從“家”那片溫暖的沃土移植出來,瀝風沐雨,十多年來,我努力長成一棵為別人擋風遮雨的存在,不曾想,父親那如傘的樹冠依舊高舉在我的頭頂。 下山時,父親接到老友的電話,問他在哪兒。他笑著高聲說:“在天堂寨呢,我閨女帶我出來旅游了。”那神情,那語氣,就像一個小孩在向另一個小孩炫耀自己新買的玩具,言語里有抑制不住的自豪和欣喜。我有些欣慰,更多的是慚愧。欣慰的是這次帶他出來,是最正確的一個選擇,慚愧的是怎么這么晚才帶他出來。還好,我還有彌補的時間,父親才67歲,還不晚,不是嗎? >>>更多美文:情感日志


苗栗藝伎咖啡贈品推薦
bemo cafe冰釀咖啡口感如何 高雄冰釀咖啡哪種好喝 新竹藝伎咖啡新年禮盒推薦bemo cafe壺泡咖啡分享 新北阿拉比卡咖啡新年送禮推薦 南投壺泡式咖啡禮品推薦bemo cafe冰釀咖啡口感如何 嘉義音樂家咖啡企業送禮推薦 嘉義浸泡式咖啡新年送禮推薦

arrow
arrow

    t62ec4u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